少于 1 分钟阅读

最近看到了这么一个视频,一位老师认为生活是一个泊松过程,大部分的时候,我们是在等待,并且是为下一次的跃迁做准备。

回顾我工作的这么些年所经历过和阅读过的,觉得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。

刚毕业的时候,我只是略懂一些 Android 编程,在公司里,大多数功能我很难自己去实现,我都是抄同事的代码,慢慢的,我抄出了一点写代码的感觉。最有突破的是在一个周末里,看着当时都在说的 MVP 模式,突然明白了这个数据是怎么传递的,那个时候,自己才对编程的思路这个东西,有了些感悟。

然而毕竟是家外包公司,自己的工作更多是流于表面,并且当时的工作氛围较为恶劣,很多老员工都相继离开。于是就决定辞职另外找了,后来有了“裸辞”这个词,才知道我那个时候原来是在裸辞。当时老板说给我涨薪1500,我还是拒绝了。但也是因为我那个时候开始看了一些理财相关的书,对支出这方面有所控制,所以才没有对此有过多的顾忌。

跌跌撞撞的多个面试后,终于确定了第二家,薪水涨幅超50%,庆幸自己当时没有答应继续留在上一家公司。然而入职第二家后,大多数时候是百无聊赖,就是老师说的跃迁后进入一个新的等待过程,我大多数时候是自己在那里看书,那个时候看了不少技术相关的书,尤其是外国人写的,一方面感叹他们写的如此通俗易懂,另一方面也是在补充我之前缺失的那些知识点。但由于我长时间没有怎么写代码,所以对 Android 编程就有了些生疏。直到有一天,集团通知说子公司要清算,我也就离职了。

于是我就开启了第二次的跌跌撞撞的多个面试,最后去了一家“小而美”的互联网公司。这是我第一次进这种公司,里面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挺新奇:有零食、有猫咪、有管家等,薪水也同样涨幅50%。这家公司的客户端转用了 Flutter,我于是就从这里开始了 Flutter 工程师的道路。虽然前面的代码动手能力有些生疏,但不知道是不是看的那些书的缘故,潜移默化对我有了影响,我开始比之前更为容易的看懂一些代码了。

在互联网公司里,确实节奏比较快,并且要学习的东西很多,我有好几次都会因为发版要凌晨才走。虽然忙,但感觉收获还挺多。不过也感觉到在这种大多数人都是年轻人的模式下,做事容易浮躁、容易犯错的结果。同样的,这又是一个等待的过程。直到某一天,由于疫情和公司的发展问题,开始裁员,我就再次离职了。

在你连续两次遇到被公司裁员的情况时,你是很容易陷入一个迷茫、焦虑、自我怀疑的时候,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,为什么自己总会遇到这样的事?但这恰恰是我陷入了思维的陷阱。

我庆幸的是,由于我有阅读的习惯,看了不少好书,了解了不少名人,吸收了很多他们的思想,让我在遇到困境的时候,不会太过于悲观,知道很多事情只能自己去面对,于是我的这些经历和阅读,都在不断地改变我之前固有的思想和行动。心态放的越来越宽,情绪变的越来越稳定。

我就开启了第三次的跌跌撞撞的多个面试,这一次,我去了一家中大型的互联网公司,涨薪幅度同样也是50%(祸兮福所倚)。我的家人和朋友在了解我这些经历后,包括我自己,都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地方。但我更多的认为是运气,是大环境让我有这样的结果,切忌把这些认为是自己的能力所致。

后来我在这家公司,有机会从 Flutter 客户端转到了 Go 后端,我认为是进入到了另一个等待的时候。

所以老师说的是对的,大多时候,是在等待一个机会,并在这个过程要努力准备,机会是青睐有准备的人。

更新时间: